贝尔面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夏至时节夏日长,切记防暑防燥不贪凉 [复制链接]

1#

6月21日,进入夏至

俗话说“不过夏至不热”

在传统意义上

夏至就意味着一年中最热时候的来到

随着气温升高

流汗、烦闷、焦躁、失眠、食欲不振等情况

也会接踵而至

那么夏至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夏至养生之道

1.吃苦尝酸少食冰

夏至时节,天气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常有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苦夏”。可以适当注意饮食补养,北京流行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

因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酸梅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以免伤脾胃阳气,影响脾胃运化,很容易发生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疾病。

可适量吃一些苦味和酸味食物,如苦瓜、芹菜,具有清暑、明目、解毒的作用;乌梅、葡萄、山楂,不仅能敛汗、止泻、祛湿,还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

2.起居宜晚睡早起加午休

夏日作息应晚卧早起,以顺应夏季阴阳变化的特点,使阳气得以顺利升发。中医有“久卧伤气”的说法,夏季炎热汗出,人体能量消耗较大,容易心脾气虚,如果当起不起、久卧在床,也会加重气虚,越睡越乏。因此,夏至要“轻”睡眠,成年人每天睡眠在7个小时即可。

此外,天气昼长夜短,中午午休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每天最好养成午睡习惯,但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只要合上眼睛休息一会儿就能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

3.小心风寒防中暑

中医认为头部是阳气汇聚之地,所以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不可头对着窗户,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很严重。

养生专家表示,消除一天的酷热疲劳,最好的方法是洗温水澡。不仅可以“宣泄阳气”使皮肤清洁凉爽,还可使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

夏季炎热,要尤其注意中暑的情况。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如要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湖边、公园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

如果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洗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4.预防虫咬性皮炎

夏季是蚊虫活动与繁殖最旺盛的季节,也是虫咬性皮炎(即蚊虫叮咬后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伴有剧烈瘙痒感,最常表现为红色肿胀的疙瘩,多呈卵圆形,顶端常有小水疱或小瘀点,少数皮炎表现为类似水痘的大水疱或仅见小瘀点,偶尔表现为红色结节或出血性斑块)高发的季节,尤其是儿童,对叮咬反应较为强烈,通常表现为大片肿胀的红斑。因此应十分重视虫咬性皮炎的防治。

而预防虫咬性皮炎应注意室内卫生,放置蚊帐、蚊香驱蚊。室外活动时应做好防护,穿长袖衣服,适当喷洒驱蚊露。一旦被蚊虫叮咬,应避免搔抓,叮医院就诊,避免病情加重。

5.凝神静气调身心

夏至后天气炎热,闷热感常使心情急躁易怒,心气不畅,容易疲倦。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夏至养生重在“静心”。

夏日午后,饮上一杯清茶,约三五好友一起畅谈生活乐事,不失为夏季舒心静气的一种方式。

听听慢节奏音乐也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舒缓的音乐可以帮助呼吸慢下来,让心脏得到休息。

游泳可以说是夏季里最清爽的一种运动了。有益于祛暑消夏、锻炼身体。因为游泳在水中进行,有利于散热,会使人轻松愉悦,因此在炎炎夏日游泳不失为一个健身舒心的好办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