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安托瓦内特年出生于维也纳,父亲是神圣罗马皇帝,母亲是奥地利女皇。她可谓是带着含金量最高的金钥匙来到这个世界。作为奥地利公主,整个奥地利王室也呵护娇宠着她。可是作为欧洲封建国家的公主,她的婚姻注定了要为政治服务。于是按照奥地利和法国的政治联姻计划,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奥地利公主最终被父母安排嫁给当时的法国王储。也就是后来的路易十六国王。
作为奥地利公主时期的玛丽
年,她来到法国与路易十六结婚,成为法国王太子妃。年,路易十六即位,玛丽·安托瓦内特顺理成章成为王后。直到年大革命爆发,玛丽·安托瓦内特足足过了十五年昏天黑地的奢华靡费的生活。在这期间她的生活核心就是豪赌、狂欢、舞会和无数昂贵的宝石、时装。身为王后的她似乎就是为了享乐而活着,活着就是为了享乐。由这一切产生的一张张天价账单则由像宠爱着任性女儿来对她百依百顺的路易十六和整个法国来埋单。与之相伴的,是她似乎不明白王后的身份绝不仅仅是纵情享乐和花钱如流水的权力,同样意味着重要的国家政治生活上的义务。
嫁到法国前的玛丽安托瓦内特
当王后的这些年她从未踏进过一家市民的住房,从未出席过一次议会的会议,医院、市场。她的生活只有声色犬马和享乐消遣,不要说了解民间疾苦,就连人民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她都毫无兴趣。
玛丽王后的母亲玛丽亚特蕾莎女皇与腓特烈大帝对抗多年并参与瓜分波兰
玛丽的挥霍无度令早已破损不堪的法国财政雪上加霜。糟糕的财政状况又使得政府对广大平民和资产阶级的压榨索取更加残酷。一开始,虽然身处沉重税收的高压之下,但是人民还是出于对王室的尊重而对这位新王后饱含热情。
玛丽与孩子们
随着王后穷奢极欲的恶名渐渐传开,人民对她的不满伴随着对贵族特权常年积压的仇恨而愈演愈烈。人民对玛丽的敌视最终在“项链事件”后达到顶点,在这之后她的名字成为全法国最放荡、最邪恶、最阴险和最奢侈的女人的代名词。
诅咒国王王后的漫画
事实上无论是心软懦弱的丈夫还是对玛丽所作所为忧心忡忡的母亲,都三番五次地提醒她收敛自己的行为。可她完全当作耳边风我行我素,她似乎不知道或者知道也不在乎人民对她的怒火同因为她而欠下的债务一样都在火速的蹿升。她更不知道一场足以将王室家族碾为齑粉的革命风暴正在袭来。
成为王后的玛丽
年,革命终于爆发,四年后,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相隔9个月分别被送上断头台。玛丽王后的故事在人们的普遍印象当中大概这样来总结: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妖后”最终被革命群众推翻并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其实这远远不足以概括玛丽的王后生涯。事实上革命前的玛丽王后的故事有些稍许的庸俗和“无聊”,更加精彩和值得挖掘的东西是在革命爆发后她所剩下的4年生命当中。这段经历,激动人心,堪称传奇。
玛丽王后总共生下四个孩子只有玛利亚(右)活过大革命并直到19世纪50年代才去世
面对革命,丢弃幻想,挺身而出,奋起斗争(反革命)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是此前的法国封建君主和贵族们所没有见识过的。革命的汹涌浪潮使得性格懦弱的路易十六不知所措,虽然偶尔显露出强硬的态度,但一看革命群众的气势盛大,便低下头来“认命”,逆来顺受。一方面国王的确被革命群众所震慑,另一方面作为法兰西几百年封建王位的继承人,他对现状抱有极大的幻想,认为做出必要的妥协后事情仍然峰回路转。但玛丽王后对于革命的判断却是截然相反的,她从一开就认定了革命的本质是对王室和贵族的“终极复仇”,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王室要么彻底胜利,要么粉身碎骨。从后面事情的发展来看,这个几乎一辈子都没有承担过政治责任的女人在这刻却做出了极其正确的政治判断。
攻占巴士底狱
认清形势后的玛丽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政治斗士。这位奥地利皇族的女儿似乎在这一刻将自己血管中流淌着的“高贵”血液彻底燃烧起来,为她提供无穷的动力战斗下去。她要让全世界知道,她是一生都在和列强征战周旋的伟大的特蕾莎女皇的女儿,她绝不会坐以待毙!这位几乎穷尽一生都沉浸在享乐与放纵的女人在命运跌落的一瞬间做出了脱胎换骨般的改变。年10月6日,路易十六和王后及王子、公主,被押送往巴黎,住在杜伊勒里宫。来到杜伊勒里宫后,王后将房间变成外交部,把书桌变成国务办公厅。她开始勤奋地学习密码,创造奇特的通讯技巧来和外界沟通。没有秘书,没有助手,一切都亲力亲为。接见来宾,制订计划,向外国发出呼吁,谋求外援,想方设法麻痹敌人。王后所做的一切往往使自己筋疲力竭,但她从未懈怠与放弃。
大革命中遭到羞辱的路易十六
昔日掏空人民的“奥地利母狼”如今化身成为了一头反革命的“战狼”。玛丽的“抗争”只能让革命群众对她的仇恨和敌意以几何级增长。尤其是玛丽积极地勾结奥地利武装干涉军来扑灭大革命的熊熊烈火,成为了革命法庭判处她死刑的最主要因素。但是,如果我们能从一种冷眼客观的角度来看待玛丽王后和大革命的斗争,那么无论是出于夺回为自己带来荣华富贵的权力,还是出于保护家庭尤其是子女的生存的本能。玛丽作为一场必须有一个倒下的擂台上的选手,她恐怕也别无选择。
被暴民挟持的路易十六
命运愈发残酷,意志愈发坚定,不惧不乱,不卑不亢,彰显人格魅力
虽然玛丽努力来挽回局势,但这场斗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实在是太悬殊了。王室家族的命运曲线不断下滑,但玛丽的精神斗志却从未衰败。年10月5日,凡尔赛宫被革命者队伍攻陷。面对群情激愤的人群,王后毫无畏惧,冷静地走上阳台,以一种与生俱来的昂然挺立的姿态来面对人群,最终将危机化解。
杜伊勒里宫遭到攻打
搬到杜伊勒里宫的一年里,王室一家面对的是巴黎民众强加在他们身上毫无自卫能力的危险状态,并且王室需要让自身实现人身自由才能摆脱监控,顺利的谋划接下来的事情。面对贪生怕死犹豫不决的路易十六,玛丽王后毅然决然地做出出逃的决断,并亲自策划一切。虽然最后出逃失败,但玛丽王后还是显示出关键时刻能成为优柔寡断的国王坚定的决策人。
王室一家出逃失败被羁押回去
年8月5日,王室在战争期间勾结外国的信件被曝光,愤怒的群众再一次冲进杜伊勒里宫,并进入了王后的寝宫。玛丽在少量护卫的保护下亲自面对他们。群众们对仅隔着一张桌子的王后极尽辱骂和恐吓之能事,希望看到她的笑话。
独自面对愤怒群众的玛丽王后
面对群众,王后仍然是冷冷地高傲地承受了这危险的一切,丝毫没有恐惧流露。8月10日,愤怒的巴黎人民又一次涌入杜伊勒里宫,扬言要杀死国王一家。面对六神无主的丈夫,玛丽女王力劝路易十六对守卫宫廷的士兵们发表演讲来给他们加油鼓气。
在玛丽鼓励下路易十六对保卫杜伊勒里宫的卫队发表演讲
事情继续在恶化着,8月13日以后,国王一家被转移到丹普尔堡,事实上其实是被囚禁了。9月21日,议会宣布废除王政。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押上断头台斩首,在人群的欢呼之下,玛丽女王成了寡妇,她的孩子则失去了父亲。玛丽知道,下一个上断头台的就是自己。
路易十六再被带走行刑前与家人最后的诀别
面对玛丽危险的现状,奥地利王室丝毫没有做出要救援自己的这位血亲的打算,他们眼中只有通过对法国的战争来夺取更多的扩张成果,并不在乎玛丽的死活。面对一系列的残酷打击,玛丽王后并没有长时间沉浸在痛苦里,她很快又坚定了意志,为了自己和孩子们能生存下去,她决定自救———出逃。
被押上断头台的路易十六
于是,最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她开始散发出强大的魔力,让她能够争取周围的人。市政当局的对她和子女所采取的一切防范措施,碰到这股神秘的磁铁般的力量,丝毫不起作用。在短短几周之内,理应看守玛丽的一干人等,几乎都成为了玛丽的帮助者。他们不顾政府的严令,帮助玛丽和外界联系,让她知道外面最新发生的重大新闻,从而让她能够策划最佳的出逃方案。虽然出逃失败了,但是这位在人民心中头顶长疮脚底流脓一般的王后,居然能用人格魅力来吸引周围人不求回报的帮助自己(事实上王后已经一无所有,支付不了任何报酬),这是何等的神奇!
法庭之上面对最恶毒的侮辱与陷阱满分应对在死之前爆发最耀眼的光辉
曾关押玛丽王后的城堡
玛丽王后等待的日子终于到来了。年10月12日,玛丽·安托瓦内特被送上审判席。相对于路易十六的庭审,对于玛丽的审判更像是对革命敌人和国家叛徒的一次歇斯底里的羞辱。要在杀死敌人之前先对其人格和尊严进行毁灭。面对法庭庭长的连番轰炸,她的每一句回答都无可辩驳,出人意表,同时又小心谨慎,非常聪明。没有一刻失去镇定;即便是愚蠢已极或者阴险异常的问题,都没有使她手足无措。毫无疑问,革命法庭没有从玛丽身上得到任何他们想要的效果。
在法庭上的玛丽安托瓦内特
到了庭审的最后,雅各宾政府的文痞埃贝尔终于拿出了自己的终极大招。埃贝尔自信坚定地指控玛丽·安托瓦内特与她自己8岁的儿子乱伦,以此来让自己的儿子对自己的肉体的产生依恋,从而实现对儿子的控制,这样儿子即位后自己就能成为法国的实际统治者。面对着这样一个人类历史上最愚蠢、最骇人、最可悲、最恶毒、最可笑的指控,玛丽·安托瓦内特这位高贵的前王后没有暴怒,没有失控,没有崩溃。她只是像看着一个可怜虫般地看着埃贝尔,完全不屑于回答他的问题。最后,在庭长对此无耻指控的一再逼问下,玛丽女王迎来了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
法庭上为自己辩护的玛丽王后生命结束前最后的高光时刻
玛丽·安托瓦内特高傲地抬起头来,她以难以名状的轻蔑态度大声回答:“我之所以没有回答,因为人之天性让我拒绝对这样一种针对母亲的控诉作任何回答,我在这里向在场的所有母亲求助。”在这一刻,好像一阵电流穿过审判大厅,刺激了在场所有的女性,让他们瞬间明白了一个事实:审判庭刚刚提出了一个岂止是侮辱玛丽,而是侮辱了全体女性,全体母亲的可怕问题。埃贝尔听罢一声不吭地从围栏前退了回去,就像一条受伤的恶犬退回自己的狗窝。他提出的最严重的指控,却帮助王后赢得了一场最伟大的胜利。想要羞辱她的东西,让她的地位达到了最高的高度,并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没有哪个死刑犯,像玛丽一样以胜利者的姿态离开被告席。玛丽对埃贝尔的胜利,不仅仅是精神与人格上的,某种意义上讲更实质性地夺走了后者的性命。埃贝尔在法庭上的丑态传到了当时法国的实际统治者罗伯斯庇尔那里,气得他破口大骂,认为埃贝尔的愚蠢极大的玷污了神圣的革命事业,由此定下了要杀死埃贝尔的决心。几个月后,埃贝尔步玛丽的后尘走上了断头台,只不过他的表现与玛丽相比,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贪生怕死的懦夫。
文痞埃贝尔玛丽被处决五个月后他也上了断头台
年10月16日,玛丽·安托瓦内特来到了刑场。在此之前玛丽把自己打扮得干净体面,她神情平静,步履坚定地走上断头台,她要让所有渴望看见她死去的人显示,玛利亚·特蕾西亚女皇的女儿是如何从容赴死的!
玛丽遭处刑
玛丽安托瓦内特在大革命后这四年的故事对宏大的历史进程没有任何影响,但却十足的精彩传奇甚至堪称伟大。这是高贵的奥地利公主,法兰西王后对命运不折不挠的抗争的故事。玛丽人生中最后四年的故事,生动地向后人展现了不同的历史境遇对同一个人完全不同的塑造。革命前的玛丽,人生只剩醉生梦死,而革命后的玛丽所展现出来的一切素质、能力、品格,简直有顶级政治家的风范。
玛丽穷奢极欲的“妖后”形象让人们几乎忘记了她的母亲是和腓特烈大帝同等层次的政治家
如果联系到她的母亲特蕾莎女皇一生经历过多次战争和重大政治关头。我们可以认为玛丽真的从母亲那里遗传来了很多政治家的基因,只是舒适与享乐的生活在革命前将其埋没罢了。或许,完整地了解这一切,我们会明白历史中那那一个个脸谱化的人物,其实都比我们想得更加复杂,都有自己鲜活精彩的一面。
作为旧时代封建体制的最高象征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必须在时代的洪流面前结束自己的政治权利乃至肉体生命。但后人仍然有义务给所有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人们呈现一个更加饱满的立体的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形象,无论是出于尊重历史,还是出于尊重人类世界最根本的发展逻辑。
参考资料《断头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