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
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一、治疗神经性头痛
头为清阳之府,清阳之气受到外感或内伤的干扰,便会发生头痛。故治疗头痛,首先应辨其是外感头痛还是内伤头痛。外感头痛有属于风、寒、暑、湿、燥、火之不同,内伤头痛又分属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异,不同的头痛都有其不同的脉症可以辨识,针对不同病因、病机去其疼痛并不是太困难。
唯临证时,有一种慢性头痛,悠悠戚戚,牵延不愈,或在一侧,或在颠顶,诸如情绪不畅、受风、感寒、甚至天气变化等,都能引起头痛发作,脉来往往沉细微弦,并无任何热象,一派阳气虚损、清阳不足于上呈的表现,西医学往往诊断为“神经性头痛”,余用“加味乌星散”治疗,每能应手取效。方如下:制川乌、南星、细辛、地龙各3克,菊花6克,冰片0.9克;先煎川乌、南星、细辛、地龙四味,“菊花”最后加入稍煎即成,分2次服,冰片另研极细,分做两份,临服时冲入,服后略休息,头痛即止。全方的主要作用是升清阳、化浊气、入脑通络。
二、治疗心绞痛
心前区绞痛而不重,又叫做“心胸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心前区剧烈的绞痛,则叫做“真心痛”。胸痹只是气滞而不流畅;真心痛则为心阳衰竭的表现。两种情况统属于西医学所诊断的“冠心病”的范畴,不过前者较轻,后者略重而已。
祖国医学认为,心为阳中之阳脏,血之所以能循环不息,并不是血液本身的作用,而是由心阳为之推动来完成的,这是“心主血脉”理论的重要内容,因而心阳的作用便在心脏中占有主要地位,心阳的盛衰直接影响着血液循环的正常与否。所以若阳气滞而不畅,便会引发胸痹;若阳气衰竭,便将出现真心痛。
根据上述理论认识,余制成“参七散”一方,用于“胸痹”与“真心痛”的治疗,都能取得控制疼痛的显效。方如下:白人参15克,三七9克,川附片9克,川郁金12克,山楂9克,五灵脂9克,肉桂6克,降香9克,乳香3克,炙甘草15克;共研末,每服6克,米醋或温热*酒送服。全方的主要作用即在扶助心阳,畅通血行,从而控制了疼痛。
三、治疗虚寒性胃痛
胃痛,寒热虚实均有之,但以虚寒证最为多见,亦较为难治。胃为多气多血之腑,又为水谷之海,只有胃中气血和调,才能消磨水谷,蒸化精微,而为气血之源,以维持胃中多气多血的正常生理。如果这种正常生理得不到维持,发生气亏血少,或者气虚而滞等病变,引发胃脘疼痛,总宜增进胃的消磨功能,开辟气血生化之源,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胃痛的发生。
经过多年的摸索,余制成“驱寇饮”一方,控制虚寒性胃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方如下:炒山楂12克,炒白芍9克,陈皮9克,荆芥3克,柴胡6克,炒肉蔻3克,制香附9克,清半夏9克,五灵脂9克,乳香3克,白茯苓9克,伏龙肝6克;水煎服,服时滴入米醋五六滴。全方的组成,即在增进胃消磨功能的基础上,辅以调和气血之品。
四、治疗血虚肝逆胁痛
人体两侧胁部统为肝胆经脉所在。凡因外感而引起胁痛,多责于少阳胆经,常兼见口苦、呕逆、往来寒热等表现;内伤胁痛,则多责于肝经,常为肝亢气逆或肝郁气滞所导致。肝的功能既主藏血,又以疏泄生发之气为正常生理的表现之一,故从生理言,肝藏血正常,则有助于肝气的疏泄,肝疏泄正常亦能使其更好的藏血。因此肝脏发生病变,最多见的不是血不足以养肝而致肝气亢逆,便是肝气郁滞使血不能很好地归藏,有一于此都足以使两胁或偏侧发生疼痛。
余于这种胁痛用“双解散”颇具卓效。方如下:川芎4.5克,枳实9克,生甘草6克,片姜*9克,桂心3克,川郁金12克,五灵脂9克,炒赤芍18克,金铃子9克,延胡索9克,水煎服。全方的主要作用是活血以养肝、舒肝以藏血,肝血能谧藏,肝气得疏泄,疼痛的病变便从根本上得到了治疗。所谓“双解”,既有益于肝气肝血,又无分于左胁右胁也。
五、治疗虚证腰痛
腰为肾之府,尽管腰痛有因寒、因湿、因热、因气种种的不同,而少阴肾衰、阳虚不足,是导致诸因腰痛的主要病机,故虚证腰痛,十常八九。凡属虚证腰痛,面色往往显得发青、发白,甚至出现面色黧黑;脉搏亦多见沉细微弱,形体呈虚弱象,的稍多行动或站立便感觉不能支持;有的觉得特别疲倦无力,活动量稍大就不能忍耐;有的腰痛而发沉,阴雨天气更是腰痛难忍。
上述这些临床表现统统是由于肾阳亏损造成的,余治疗总以温补肾阳为主,从而控制疼痛,方用“加味青娥丸”效果较好。方如下:破故纸12克,炒杜仲9克,胡桃肉30克,小茴香9克,穿山甲6克,制川乌12克,鹿角片9克,乳香3克,细辛3克,水煎,少入许青盐化开,热服。“青娥丸”是温养肾阳的方剂,适当地辅佐一些温通辛窜之品,能敷布阳气,即或有寒湿诸邪,亦毫无顾忌,故疗效比单用“青娥丸”要好。
六、治疗关节痛
“关节痛”属中医“痹症”范畴。《素问·痹论》中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义与“闭”同,意思是说,风、寒、湿诸邪着于人体,血气为邪所闭,不能通畅无阻,于是发为疼痛诸症。如果是风邪重者,大小关节呈游走性疼痛,叫做“行痹”;如果是寒邪重者,关节呈现固定性疼痛,叫做“痛痹”;如果是湿邪重者,则肢体关节出现沉重和麻木感,有时亦疼痛,叫做“着痹”。这是临床最为多见的三种关节痛。
风邪宜散,治疗行痹用“羌活胜湿汤”之类;寒邪宜温,治疗痛痹,用“五积散”之类:湿邪宜渗,治疗着痹,可用“真武汤”之类。这是一般治痹症的三大法,其中总不离辛散、温通之药,因为无论为何种邪气闭着,大都由于阳气先衰,邪气乘之而为痛。如果能在消散邪气的同时,着重温经行阳,更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余因特制“三消饮子”如下:生川乌12克(先煎至不麻口为度),北细辛6克,苍术9克,独活9克,牛膝9克,全当归12克,穿山龙30克,千年健30克,追地风30克,威灵仙18克,乳香、没药各3克;水煎,热服,服时可滴入白酒数滴。全方的作用是温经行阳为主,辅以祛风、散寒、渗湿之品,故名“三消”。凡属无热象的关节疼痛,用之均有显效。
吕晓峰特效针刺治疗股骨头坏死、中风偏瘫后遗症及各种痛症临床技术精品推广班
吕晓峰大夫根据20年针灸临床经验,以传统腧穴为坐标,按循证医学为标准,融合针刀医学理念,用传统与现代针刺手法得气为临床手段所创立一种治疗急慢性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及脊柱源性内科病针刺手法。
患者病例
学员用吕老师针法治疗脑血管后遗症!患者之前不能行走,治疗十五次后可独自行走千余米。
截瘫患者,胸1、2腰1、2骨折术后,已卧床四年,治疗后自己行走,可过正常生活。
股骨头坏死患者,治疗前行走困难,治疗后活动自如。
主讲内容
1、脑血管后遗症辨证以及施针手法
治疗超过3个月以及半年以上的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效果尤其显著
疗程:隔日一次十天一疗程
针具:0.5*50针灸针
治疗效果:三至五疗程基本可以生活自理
2、面三针特效治疗面瘫和难治性面瘫,面神经麻痹后遗症
疗程:每日一次,一周为一个疗程
针具:0.35*75毫针
治疗效果:急性期患者三到五次即可恢复。面瘫后遗症患者两到三疗程即可。
3、股骨头坏死7步治疗法。(1度2度3度)
疗程:十天一疗程,隔日一次
针具:0.4*75毫米刃针
治疗效果:功能障碍恢复需要三到五疗程,彻底摆脱需六个月到一年。
4、肩周炎的6步治疗法。
疗程:十天一疗程
针具:0.5*50针灸针。
治疗效果:单纯性肩周炎一疗程基本无症状。颈肩综合症患者需要两个疗程。
5、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除外)7步治疗法。
疗程:十天一疗程。
针具:0.4*25毫米刃针
治疗效果:半小时后做心电图即有很大改变。
6、特效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疗程:十天一疗程
针具:0.4*75刃针
治疗效果:一般情况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三到五疗程即可恢复。腘窝囊肿治疗效果良好。
7、乳腺增生4步治疗法。
疗程:三天一次。
针具:0.4*25刃针
治疗效果:一般三到五次即可恢复。
8、扶阳五针治疗男女科疾病以及四肢冰凉,尤其是对男性科疾病尤佳。
疗程:每天一次
针具:0.4*75毫米刃针
治疗效果:三五次即可恢复。
9、颈椎综合症或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以及相关症状的治疗。
环枢椎椎间隙变小:头昏、头痛。
头晕、咽部不适、后背酸胀。
颈痛,肩胛带酸胀,肩关节活动障碍。
颈痛、肩胛带酸胀、上臂在肘关节下方10厘米以上部位酸痛。
颈、肩、上肢酸痛伴拇指、食指、中指发麻。
颈、肩、上肢酸痛,伴尺侧三个指头发麻。
10、腕管综合征。
11、肱骨外上髁处炎。
12、腰部疾病:椎间盘突出症腰三横突综合征腰大肌损伤腰骶部劳损。
13、下肢肿胀。
14、梨状肌损伤综合症症状。
15、踝关节疼痛:内侧疼痛、外侧疼痛。
10到15的病症,疗程十天为一疗程。基本上一疗程即可恢复正常。本疗法治疗更注重无疼痛治疗手段。
参加本次课程免费赠送平衡针38穴位一针速效针灸技术。
主讲专家
吕晓峰:中推中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推针灸专题授课专家,执业医师,亚健康针灸师,平衡针灸医师,擅长浅筋膜平衡调理,对多种针灸针法有一定的研究,对各类慢性病具有较好的效果,独创浅筋膜平衡针刺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效果卓著,对于长期的脑血管疾病后遗症以及功能性障碍疾病有特效,擅长治疗股骨头坏死、中风偏瘫后遗症及各种痛症,目前开办的面部微雕针刺技术更是收到广大美容从业者的一致好评。
课程名称:特效针刺治疗股骨头坏死、中风偏瘫后遗症及各种痛症临床技术精品推广班
研修费:元
4月13日--4月16日(12日报道)北京
5月16日--5月19日(15日报道)北京
报名王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