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面瘫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腹针治疗中风病 [复制链接]

1#
中风是指猝然仆倒,不省人事,醒后多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等后遗症的一种疾病。其轻者亦有不经昏仆,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者。有关中风方面的记载,最早始于《内经》。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虚邪偏客于身中,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中医治疗中风的原则是疏通经络,而病程一久便久病及里,损及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脏腑与经络的关系是标本关系,经络是标,脏腑为本,脏腑之气日衰,则经气鼓动无力。因此,对病程长的中风病人理当从治疗脏腑入手,才能取得更佳的临床效果。腹腔内脏腑集中,因此,腹针调节脏腑的途径最短,效果最好。比较适宜于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治疗。无论是该病的哪一阶段,只要能用中医的基础理论和腹针的理论做指导,临证悉变,就能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处方:引气归元、滑肉门(患)、上风湿点(患)、外陵(患)、下风湿点(患)。辨证加减:①头痛、头晕:阴都(患)、商曲(双)。②语言不利:中脘上。③面瘫:阴都((患)、商曲(健)。④肩痛:商曲(健)、滑肉门三角(患)。⑤手功能障碍:上风湿上点(患)、上风湿外点(患)。⑥下肢无力:大巨(患)、气旁(健)。⑦足内翻:下风湿内点(患)、气旁(健)。⑧踝关节不利:下风湿下点(患)、大巨(患)。⑨上半身功能障碍较重:滑肉门(健)。⑩下半身功能障碍较重:大横(健)。⑩病程较久:气穴(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医学知识的普及,脑血管病的急性期大多采用现代医学手段进行救治;病情稳定后,出现后遗症,才寻求中医、针灸、理疗及其他的疗法进行康复。因此,临床上针灸治疗的主要是这一阶段的病人,尤其病程长达一年以上的病人在传统针灸疗法疗效欠佳的情况下,腹针尚有较高的显效率,具有明显的优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