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年时间里,通过游戏启蒙、可视化图形教孩子编程的少儿编程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据《教育行业蓝皮书》显示,截至年8月,在科创教育细分赛道上,编程最为火热。少儿编程的案例数和金额数均为最多,案例数占比44.4%,融资总额达7.82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家的少儿编程的品牌和机构。从年开始,每个月都会有1-2个品牌拿到新的投融资,其投资机构包括红杉、经纬、软银、华创等知名风投机构。
虽然少儿编程赛道在资本层面火热,各类公司层出不穷、各种融资不断,但相比起英语、数学等K12学科,作为素质类教育的少儿编程并非传统学校的考试科目,引发了关于少儿编程市场热度低、覆盖年龄段窄、没有出口、并非“刚需”等难以走远的讨论。
“从需求度来看,目前肯定没有达到(刚需)。但是对真正想让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帮助的家长们来讲,就是刚需。从需求整体看,编程没有英语和数学的需求大。”VIPCODECEO唐亮在GET教育科技大会上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
唐亮表示,低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多抱以尝试的态度,以培养兴趣为主,并非刚需人群。中高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发的诉求有二,一是将编程作为工具语言;另一种则是走竞赛路线,将编程能力作为升学竞争的助力之一。这是将少儿编程作为刚需的主要群体。
多位从业者表示,少儿编程不是要培养孩子成为程序员,思维能力的锻炼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在GET教育科技大会上,贝尔编程CEO林钊仕公开发言称,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人与机器的交互会成为一个重要能力,从小培养计算思维才是少儿编程真正的刚需所在。编程猫CEO李天驰在会上演讲时也提出,资本应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