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面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非遗赵州连载之针灸药物巧治面瘫
TUhjnbcbe - 2021/4/9 7:44:00

作为千年古县的子民,我们没有理由不了解我们县域的文化与历史发展。为让赵县朋友们认识更多的赵州传统文化内涵与了解赵县的历史发展,赵县朋友圈特约赵县文化馆联合制作《非遗赵州连载》栏目送呈于大家。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收藏,静心了解赵县的传统文化底蕴,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为我们赵县传统文化事业的发展增光发彩。作一位知赵县事,懂赵县俗,明赵州理的荣誉千年古县子民。

针灸+药物巧治面瘫

《祖传针灸+药物巧治面瘫》是分布在赵县沙河店镇丁村一带的一种治疗面瘫的方法。

“面瘫”俗称“吊线风”,患者有患侧麻木,口角向健侧外斜,说话漏风,吃饭患侧从口角往外流,面部肌肉松驰,鼻唇沟消失或歪斜,鼓腮漏气,眼睑闭合不紧等症状,行医于清代末年的老中医白玉太,善长针灸,在长期的摸索实践中,对由于地处纳凉风口、潮湿而中风引发的面瘫,有独特的治疗之处。

他用具有通窍活血的中草药熬制成糊状,冷却后,按比例分成一定剂量,摊于圆形大小不一的薄纸上,让患者加热融化后每天贴敷于病灶部位,并用三棱针、七星针、五行针等针灸相关穴位,轻者一次而愈,重者二、三次而愈,经他治疗的病人痊愈后,不留后遗症,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被称为疑难杂症的“吊线风”,经过老中医的潜心研究,在当时治愈了很多病人,周边县市的患者也纷纷慕名而来,本着“治病救人”的宗旨,“面瘫”治疗方法代代相传,并且每一代都潜心研究,倾注更大的心血,医院院长,第四代传承人白庆彬由于医术精湛,由他治疗的病人波及省内外,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柏乡县曾有一位患者家属亲手绣制一面写有“神医扁鹊”的锦旗赠送,与此同时,他还亲手培养了许多学生,现已分别成为我县医疗战线的骨干。

目前,第五代传承人白英敏,赵县石塔路白氏回春堂主任,全国针灸协会会员,吸取祖辈相传下来的医疗技术之精华,在针灸配药物治疗面瘫的道路上更加精益求精,他潜心研究针灸技艺,在面瘫膏药中又加入了新的活血中药成份,不但减轻了患者痛苦,而且加快治疗进程,在赵县当地享有一定的声誉,他说:中医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我不仅要把它传承下去,而且要更加发扬光大,造福更多的患者。

本文节选自

《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

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非遗赵州连载之针灸药物巧治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