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湖山人公司简介
?个经络穴位大全
?常见种病症艾灸方法大全
?常见疾病--健康小妙方(视频)
?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秘方
濒湖山人艾灸商城
一年之灸看三伏
众所周知,三伏是调养身体的*金时段,此时保健,效果数倍于平日,甚至很多沉疴痼疾也能因此痊愈。
这是因为: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候,此时,人体气血充盈,皮肤毛孔张开,利于药物吸收。若能趁机调理某些寒性疾病,就能最大限度地以热治寒,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的效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病夏治”。
三伏灸正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三伏保健疗法。它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调”、“春夏养阳”等理论,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为人体温经散寒、补虚助阳、行气活血,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并显著增加机体的免疫力。
三伏之灸看伏前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30或40天,其中,初伏10天,中伏10天或0天,末伏10天。
在初伏、中伏、末伏这3个阶段艾灸,固然可以事半功倍。但需要注意一点:沉疴痼疾要想彻底治愈,必须制定详细的灸疗计划,这是一个连续巩固的过程,频次是疗效的前提。
说白了,三伏时间跨度大,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仅仅艾灸三五次就想出效果是不现实的,必须系统艾灸!
如何做到“系统艾灸”呢?
除了初伏、中伏、末伏这3个阶段,三伏的“首尾”也很重要——“首”就是伏前灸,“尾”就是伏后灸,“首尾相连”才算构成一个完整的圆,才能实现周期循环。
伏前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排*,为随后的三伏灸夯实基础,它的作用就相当于中药的“开路方”。
小贴士:01“三伏灸”时间表
伏前灸:7月1日-7月10日,共10天;
初伏灸:7月11日-7月0日,共10天;
中伏灸:7月1日-8月9日,共0天;
末伏灸: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伏后灸:8月0日-8月9日,共10天。
伏前灸:*不除,补不进
为什么伏前灸以排*为主要思路呢?
一则,夏季温度高,湿气重,人体阳盛于外,内里虚弱,脏腑极易被*素侵袭。而瘀血、痰湿、寒气、食积、气郁、上火等*素堆积在五脏之内,就会影响五脏气血的运行,继而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
二则,今年8月7日立秋,立秋是一年圆运动的起点,人体阴阳之气由浮转为降,气血也是如此。如果不在立秋之前把体内*素排出,等秋燥到来,燥热进入体内就会与*素发生冲撞,不仅影响循环代谢,还会影响秋冬进补。
艾灸:拔出五脏*素的终极大法!
*素为什么会瘀积五脏?就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脏腑功能需要阳气来维系,阳是一种动能,具有温煦、活跃、运行快的特点。阳气不足则气化不利,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就会下降,病理产物(如痰湿、瘀血、结石等)及外来物质(如风、寒、湿等)就不能及时排出,就会瘀积于五脏。
所以,针对五脏出现*素的情况,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补充阳气,阳气足则*素除。艾灸作为“天下扶阳第一方”,自然是上上之选。艾灸时,艾叶的药性可“走三阴通十二经”,通过经络循行至五脏*素瘀积处。
伏前灸的10天,气温高,天地之间阳气足,此时艾灸集“天之阳”和“地之阳”的双重威力,可将潜伏在五脏深处的*素“连根拔出”,给身体来个大清洗!
如何灸出五脏*素?
1
心脏*素
典型症状:舌头溃疡、额头长痘、失眠心悸、胸闷刺痛。
建议取穴:
极泉——祛除心脏的郁火*素;
少海——清降心火,滋阴补肾;
大陵——宁心安神、合营通络、宽胸和胃;
少府——发散心火,治疗心悸、胸痛等疾病;
内关+公孙:如果舌底有青筋、唇紫、心率低,并伴有胸闷、心气虚等症状,说明心脉瘀阻,建议艾灸这两个穴位,以疏通心脉、增强心率、促进血流量。
注:“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因此拍打肘窝有助于排除心肺*素。
肝脏*素
典型症状:指(趾)甲凹凸不平、乳腺增生或经前胀痛、情绪不稳、脸部两侧长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综合自网络,本平台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提醒:本平台分享出来的方剂、配穴建议、施灸方案等仅供同道参考和交流,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建议患者就医辩证诊治,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服)用。
目前+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