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面瘫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陈艳平医师面瘫康复的秘诀针刀
TUhjnbcbe - 2022/5/6 15:57:00

原创:-08-19宝山针刀陈艳平上海宝山针刀

不要自私,好文章分享到你的朋友圈

医院针刀疗法:陈艳平主治医师传承了汉章针刀“简、便、廉、验”的宗旨,吸收了许氏针刀、古溪针刀等多家流派针刀特色,疗效确切,取点少,一般3到5次可以解决问题,为广大疼痛患者免除手术痛苦!

联系

面瘫,俗称面神经麻痹(即面神经瘫痪)、“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先看一个面瘫近期病例:患者本科室护工,因天热吹空调不慎导致左侧面部瘫痪,以左眼闭合困难,面部肌肉僵硬及左侧嘴角歪斜等为主要症状。治疗上以单纯针刀治疗,一周一次。

第一次治疗后

第二次治疗后

第二次治疗后一周复查

病因:本病是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而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也称贝尔氏麻痹。确切病因不明,多有睡卧当风受寒史。祖国医学对该病的分型也不是太统一,但大多以风寒、风热、寒湿及痰瘀论治者为多。

诊断要点

一、多发病突然,任何年龄均可,但以20-40岁最多见。

二、患侧面部肌肉瘫痪,不能皱额,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挤眉,闭眼,示齿,鼓颊障碍。病变部位的确定

1、核下性:(1)后颅凹病变,有面瘫,唾液及泪腺分泌减少,舌前三分之一味觉减退听神经及其他颅神经损害的表现。

(2)内听道和膝状神经节之间病变,其表现同后颅凹病变,但无听神经受累的表现。

(3)膝状神经节病变:伴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与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或鼓膜外疱疹是谓享特氏综合

(4)镫骨肌支和鼓索之间病变。面瘫、唾液腺分泌减

少,舌前三分之二味觉减退。

(5)鼓索之远端病变:面肌痉挛。

(6)鹅足之后的病变:部分面肌瘫痪。

2、核性:多为二侧性,常伴有外展神经麻痹。我们了解了和确定了病变的部位,对我们判断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有面瘫周围性与中枢性的区别和预后则完全不同。

当我们了解了上述病变的部位,治疗上也就心中有数了。比如核性面瘫是由于脑干部位之面神经核病变所致,治疗难度就大,预后就差。而面神经干本身的受累,如茎乳突(面神经管)内组织急性水肿,面神经受压或面神经本身炎症所引起的病变,预后就好。

下面我们就谈谈治疗。我在临床上碰到的面瘫不少,一般我多按就诊者发病时间的长短和中医辨证分型去诊治。而治疗面瘫疾病的方法中,最常见的就是药物治疗,但除此之外,也还有手术治疗面瘫的方法,治疗面瘫的方法并不是固定的,但也还有其他方面的护理方法,一定要高度重视,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绿色疗法:针刀治疗面瘫都有哪些穴位。


  1.翳风穴:侧卧位,患侧在上,在乳突与下颌骨髁状突作一联线,在联线中点处进针刀,针体与针刀刺入点平面垂直,针刀线与身体纵轴平行刺入,沿面神经干走行纵行剥离。术毕,压迫止血,确保无出血。


  2.阳白穴:仰卧平视,斜向下刺入针刀,刀口线与身体横轴平行,纵行剥离数刀。


  3.四白穴:刀口线与身体横轴平行,针体与针刀刺入点皮肤平面垂直,刺入,先纵行再横行剥离强度数刀。


  4.上迎香穴:针刀向内上刺入,刀口线与鼻翼线平行,刺入,先纵行再横行剥离数刀。


  5.承浆穴:刀口线与口轮匝肌的肌纤维平行,刺入,调转刀口垂直剥离几刀。


  6.大迎穴:刀口线与下颌下缘平行,刀体与刀面垂直刺入,直达骨面,呈扇形进行铲剥数刀即可出刀,术毕,压迫止血,保证无出血。


  7.下关穴:闭口,刀口线与身体纵轴平行,针体与该处皮肤平面呈一定角度,刺入,先纵行再横行剥离数刀,拔出针刀后贴创可贴,手指按压数分钟。


  治疗面瘫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除了中医的经络腧穴治疗外要结合交感神经调节等治疗。但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一种治疗面瘫疾病的方法,都应该注意一些必要的事项,这点对患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最好是能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点至关重要。

陈艳平医师简介:

陈艳平,男,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临床型),上海市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师从“中国针刀元老”李力教授,浙江省“针刀第一人”杨米雄教授及“十大针刀名家”许振南教授。出版著作1本,参与课题4项,发表专业论文8篇,获国家专利1项。

主治:技术全面,尤擅长以针刀治疗各类颈、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网球肘等各类急慢性软组织疼痛及面瘫、胃炎、失眠、心律失常等各类疑难杂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艳平医师面瘫康复的秘诀针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