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晚,倪大红与孙莉主演的、由以色列国宝级剧作家汉诺赫·列文经典作品改编的话剧《安*曲》中文版登陆成都锦城艺术宫。
《安*曲》中文版现场照
话剧当中,以“苏大强”角色获得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奖、成为顶级流量的倪大红尤为出彩。无论是演技,还是其对语速、动作、道具等各方面的拿捏,都让人敬佩。也让该剧的艺术顾问、以色列卡梅里剧院前院长诺姆·塞梅尔赞不绝口。
3日晚,《安*曲》将继续在锦城艺术宫上演。
倪大红
话剧演员倪大红:
我喜欢舞台,我觉得舞台是圣殿
用“倾盆大雨”来形容成都8月2日的天气毫不为过,也正是这样的暴雨,让原本定在中午12点开始的联排推迟了一会儿。孙莉、杜宁林等主演纷纷来到现场,却没有看到倪大红的身影。“这雨下得太大了,大红老师身体有些不舒服。”剧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
过了一小会儿,倪大红来了。白礼帽,白上衣,浅蓝色短裤,熟悉的“苏大强”出现了,和电视上一样,还是那副“面瘫脸”,唯独没有穿上他所喜爱的AJ(乔丹篮球鞋)。
虽然早已爆红,可是到剧场的倪大红对每位工作人员都很有礼貌。碰到熟悉的人,他会双手合十问候,丝毫没有架子。来到剧场,倪大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戴上耳麦试音。还特意赶到舞台最远处的调音台,和负责音响方面的老师谈笑风生了好一阵,才哼着小曲慢悠悠走上舞台。
因为整个现场是将北京首演的舞台照搬过来,地上是木板圈出的圆形斜坡,黑色幕布被吊在圆形钢丝上,顶上的灯光也围成一个圈。角色的路径都环绕在这个圆圈上,倪大红就围着圆圈走了几圈,中途不时停下脚步,跺一跺木板。
演员正在后台化妆
剧组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在排练的一个多月里,每个周末休息一天。
该剧导演、以色列人雅伊尔·舍曼规定:如果彩排两点开始,一点半就要到场,在排练室要保持安静,手机一定要静音,也不能在帘子后小声背台词,因为帘子不隔音。倪大红便遵守规矩,每天提前半小时到,从不请假。他甚至感觉就像回到中央戏剧学院,不敢在排练场走动,甚至因为担心走路声音大,想把鞋脱了。
对于话剧舞台,其实倪大红再熟悉不过。年,在田沁鑫编导的话剧《生死场》中,39岁的倪大红出演逆来顺受、麻木不仁的普通农民“二里半”,这帮他摘下梅花奖、文华奖两项大奖。如今为何再度回归这个舞台?之前倪大红在接受采访时给出的答案是,想避避苏大强这个角色的风头。“苏大强把大家拽在这了,那什么东西能拽住苏大强?我不知道,我觉得我还是回去演话剧。”
其实,不仅如此,倪大红本身就是话剧演员,他说“我喜欢舞台,我觉得舞台是圣殿。”
演员正在舞台上彩排
好友回忆列文:
去世前最后一分钟还在导演
作为已故以色列剧作家汉诺赫·列文最负盛名的著作,《安*曲》中文版终于在2日晚迎来成都首场演出。汉诺赫·列文一生创作剧作60余部,将以色列戏剧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被誉为“以色列的良心”。列文也是首个被介绍到中国的以色列剧作家,这部巅峰之作曾四度应邀来华演出。
《安*曲》是根据契诃夫三部小说片段改编创作完成的,从中提炼出三个承受着“死亡”境遇的故事,以老人老妇的死亡为贯穿主线,以年轻母亲痛失婴孩的悲伤作高潮,用多次节奏性重复的车夫故事作经络,形成一种穿插而完整、平稳而多变的情节。
而《安*曲》中文版,采用的是特拉维夫大学东亚学系终身教授张平的译本,由以色列新生代导演雅伊尔·舍曼执导,“中文版《安*曲》的创作绝非简单地复制原版,而是尝试把两种不同文化融合。”
在2日晚锦城艺术宫的舞台下,坐着一位特别的观众——以色列卡梅里剧院前院长诺姆·塞梅尔,他也是《安*曲》中文版艺术顾问。之前,北京站、天津站演出他都没有看,成都站是他第一次看《安*曲》中文版。
看着身旁的成都戏迷跟着剧情时而放肆大笑,时而低声哭泣,诺姆·塞梅尔脸上的表情也非常丰富,而除了惊喜之外,他更多的是满足。在他看来,列文的故事讲述的并不是像巴黎、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而是一个相对于普通一点的城市。“这样观众不会有距离感,都很感同身受。”塞梅尔告诉红星新闻。
《安*曲》已经在全世界巡演了多场,巧得是,今年刚好是它诞生20周年。这是列文在与死神抗争的病榻上完成的一部自编自导巨作,饱含“向死而生”的生命光辉。
演员正在舞台上彩排
“我们是年3月首演的,列文是在(当年)8月去世的。首演前,列文每天都要去化疗,处在那样的一个状况下,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医院,我不知道他几点能到现场,但演员们非常耐心,4、5、6个小时都愿意。”塞梅尔透露,当时在以色列排一出戏的时间是两个月,但是因为列文的身体,《安*曲》的排练周期长达5个多月。
这出讲述人之将死的戏,莫名与现实中的列文很相似。“他太痴迷于剧场,每天都要到剧场,一排就是5、6个小时。”对于这位曾经的挚友,塞梅尔感慨道。甚至,医院的病床上时,还在导另外一部戏。“当时《安*曲》首演后,医院,但他还要坚持再做一个戏。他已经在病床上动弹不了,医院,病床推到门口,演员就在走廊里排练。直到他去世前最后一分钟还在导演,开会讨论谁来负责灯光设计。记得当时他一直念道‘我要死了,挺好的’。”
红星新闻记者任宏伟实习生李铭铭摄影记者王效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张超